Jump to content

Draft:I’m Glad to Be Your Reference

From Wikipedia, the free encyclopedia

參展人與策展人[edit]

策展人: 劉詠淇

參展人: 朱詠瞳、施鏌涵、劉詠淇、黃澤強、鄭子康、黃逸然、伍皓朗、陳卓詩、程若苓、林國鑫、馮倚天

策展理念:[edit]

在日常交流裏,我們盡力表達自己、理解他人,務求令內容最貼近本來面貌,但這是 溝通的唯一意義嗎? 當訊息傳遞過程出現誤讀、錯置、增缺等我們普遍認為的「錯誤」 時,理解上的差距可以引申出什麼新的價值和意義? 日常生活或工作世界裏的溝通直接、實用、注重功能和效率。藝術創作有別於此,作 品中可能具有各式各樣的符號(顏色、形狀、文字等)、感官刺激(氣味、觸感、聲音 等)、抽象概念(關係、美、時空等),可解讀空間比日常溝通更多,因此「誤讀」和 錯摸產生的可塑性會更大。而除了產生新的觀點或價值,一件作品在不斷被解讀和重 新創造之後,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大家經驗世界的結合。

展覽形式(創作過程):[edit]

是次展覽將以共同創作的形式進行,以下為 11 位參展人已達成共識的規則,參展人將 根據以下條件創作。

  • 每位參展人提供一份作品,將作品傳至下一位參展人,下一位根據該作品自行 詮釋其含義,並抽取元素自行創作一份作品,再傳至下一位,直至所有參展人 完成為一圈,順序以抽籤決定
  • 第一份作品必須未曾用文字或其他媒介解釋
  • 參展人有 11 名,最後將會完成 10 圈,作品總數將有 110 份
  • 請盡力理解上一份作品內容而並非刻意誤讀
  • 作品大小會根據場地大小設限
  • 用文字紀錄以解釋創作脈絡,但不需傳閱,直自開幕揭曉
  • 3 月 11 日開始第一輪,參展人逢星期一集合傳作品,5 月 13 日為最後一天
  • 作品創作時限為一星期,遞交後不能再作修改
  • 作品以表達參展人的解讀為重心,旨在呈現思考模式、脈絡或直覺性,其完整性非首要目的
  • 每位參展人擁有一次直接將上一位作品傳至下一位的機會,使用此期間需要知會所有參展人

展覽形式(展覽):[edit]

  • 採用能夠顯示順序的展示方式,可參考的排列方法。
    • 謝德慶 打卡(像直立輸送帶的裝置)[1]
    • 作品後藏著對參展者上一份作品的解讀(像猜燈謎)

參考資料:

詹偉雄論符號帝國所帶來的閱讀經驗是「作者式」而非「讀者式」,透過讓讀者變成作者,令尋常讀者覺得意味不明,並處於讀與非讀之間。是次展覽中參展人需不停身份互換,身為觀者/讀者,同時也是創作者,我們要放棄部分創作主權(不能自由選材) 同時介入他人創作,創作自主權力上或會變得模糊。 參照文章所說,符徵和符旨會引申出內涵意義,而內涵意義不斷疊加之後就會成為一個社會的「神話體系」。在是次展覽的系統裏,藝術品就是符徵和符旨,參展人根據它們自由解讀與創造內涵意義,然後再把它轉化和外延,變成另一組符徵和符旨,形成一個循環。[2]

References[edit]

  1. ^ 新しい骨董 (2018-09-09). 新しい骨董 解説ツアー Vol 2. Retrieved 2024-05-16 – via YouTube.
  2. ^ 巴特, 羅蘭. 符號帝國(羅蘭•巴特著)導讀詹偉雄著.